2020北京通州高一(上)期中语文(无答案)
2019--2020学年北京通州区高三(上)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海淀高三期中议论文《行以致远》范文解析
2020——2021学年海淀高三期中记叙文《与你重逢》范文解析
2020北京通州高一(上)期中语文
2020年11月
考生须知 | 1.本试卷共8页。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
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41分。
(一)阅读下面闻一多《忆菊》诗,完成1-5题。(共21分)
忆菊①
(重阳节前一日作)
闻一多
插在长颈的虾青瓷的瓶里,
六方的水晶瓶里的菊花,
钻在紫藤仙姑篮里的菊花;
守着酒壶的菊花,
陪着螯盏的菊花;
未放,将放,半放,盛放的菊花。
镶着金边的绛色的鸡爪菊;
粉红色的碎瓣的绣球菊!
懒慵慵的江西腊哟;
倒挂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
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
长瓣抱心,密瓣平顶的菊花;
柔艳的尖瓣攒蕊的白菊
如同美人底②拳着的手爪,
拳心里攫着一撮儿金粟。
檐前,阶下,篱畔,圃心底菊花:
霭霭的淡烟笼着的菊花,
丝丝的疏雨洗着的菊花,
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紫,······
剪秋箩似的小红菊花儿;
从鹅绒到古铜色的黃菊;
带紫茎的微绿色的“真菊”
是些小小的玉管儿缀成的,
为的是好让小花神儿
夜里偷去当了笙儿吹着。
大似牡丹的菊王到底奢豪些,
他的枣红色的瓣儿,铠甲似的,
张张都装上银白的里子了;
星星似的小菊花蕾儿
还拥着褐色的萼被睡着觉呢。
啊!自然美底总收成啊!
我们祖国之秋底杰作啊!
啊!东方底花,骚人逸士底花呀!
那东方底诗魂陶元亮
不是你的灵魂底化身罢?
那祖国底登高饮酒的重九
不又是你诞生底吉辰吗?
你不像这里的热欲的蔷薇,
那微贱的紫罗兰更比不上你。
你是有历史,有风俗的花。
啊!四千年华胄底名花呀!
你有高超的历史,你有逸雅的风俗!
啊!诗人底花呀!我想起你,
我的心也开成顷刻之花
灿烂的如同你的一样;
我想起你同我的家乡,
我们的庄严灿烂的祖国,
我的希望之花又开得同你一样。
习习的秋风啊!吹着,吹着!
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
请将我的字吹成一簇鲜花,
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紫,······
然后又统统吹散,吹得落英缤纷,
弥漫了高天,铺遍了大地!
秋风啊!习习的秋风啊!
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一九二二,十
注:①本诗是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的重要作品,1922年10月,旧历重阳节的前一天,诗人在美国芒城写下此诗,②底:旧同“的”或“得”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螯(áo)绛色(xiáng)蜂窠(kē)
B.慵(yōng)攫着(jué)圃心(bǔ)
C.攒(zǎn)篱畔(bàn)霭霭(ǎi)
D.萼(è)铠甲(kǎi)华胄(zhòu)
2.闻一多曾提倡新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下列对这首诗在“绘画美”方面创作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诗的前五节中,诗人采用细致描绘的手法,从花形花貌、花神花情等角度精细描绘了菊花的千姿百态,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与回味的空间。
B.诗的第一节中,诗人用“未放”"将放”“半放”“盛放”等词语呈现出菊花不同时段的开放姿态,具有动作的延续性,给人化静为动的美感。
C.诗的第三节中,诗人用简练的笔墨勾勒出檐前、阶下、篱畔、圃心的菊花,在迎风冒雨中颜色变为“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紫”
D. 诗的第五节中,诗人将大似牡丹的菊王与星星似的小菊花蕾儿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菊王雍容华丽的姿态,用小菊花蕾儿衬托菊王的富贵。
E.本诗的第六、七节,诗人用菊花的历史悠久、高雅、纯洁等特质与蔷薇、紫罗兰的热欲、微贱比较,以此赞美中华文化、中华文明。
3.阅读这首诗歌的第二节,完成下面填空。(4分)
诗人详细描绘了“江西腊”菊花,用___________来写它的姿态,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比喻突出了“江西腊”的圆形廓线。诗人把___________比成“美人底拳着的手爪”,手心里还握着“一撮儿金粟”。
4.《忆菊》一诗借重阳忆菊以抒发思乡之情。下列写菊的诗歌与(忆菊》主题相近的一首是(3分)
A.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陶潜《和郭主簿》)
B.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通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C.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韧开晓更清。(白居易《咏菊》)
D.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苏轼《赵昌寒菊》)
5.结合诗句,诗人是怎样用”菊花”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7分)
(二)阅读下面的《过故人庄》一诗,完成6-8题。(共8分)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___。(2分)
7.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通过首联“故人“待客之盛,尾联“我"重阳之约,表现出主客间深挚的友情。
B.本诗中间四句描绘了一幅村外青山、村边绿树、村内谷场、田野桑麻的田园风景图。
C.本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文笔浓郁而生动,意境深远而富有哲理。
D.本诗将主客情谊之淳、田园风景之淳、农家生活之淳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淳美意境。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西晋著名诗人,他的诗以写田园生活和山水景色见长,被誉为“田园诗人”
B.杜甫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之情。
C.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琵琶行》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
D.李清照的《声声慢》通篇写“愁”,抒写词人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
10.在横线处填写古诗文作品原句。(共9分)
①曹操在《短歌行》中引《诗经·子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达了自已渴望得到人才的心情。
②古代文人当政治上失意时,往往会寄情于山水,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游仙,以此化解心中的愤懑,慰藉心灵。李白曾因政治上失意,告与友人“别君去兮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山、江两个方面,具体描写了赤壁的景色,创造出一个雄奇险峻、惊心动魄的境界。
④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下阙中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极写同学少年的豪情雄姿,表现出诗人独立无限的豪迈气慨。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费孝通《乡土中国》(节选),完成11-14题。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杜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悦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磁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的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这自是“土气”的一种特色。因为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地在一个地方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陌生人对于婴孩的话是无法懂的,但是在做母亲的人听来都清清楚楚,还能听出没有用字音表达的意思来。
不但对人,他们对物也是“熟悉”的。一个老农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内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最后甚至归结到“心安”两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这说明了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
这种办法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是无法应用的。在我们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在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11. 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炼:这里指教育、培育。
B.无从:在意义上跟口语中的“没法儿”相同。
C、从容:这里指心安理得。
D.流弊:这组指弊端。
12.下列关于“乡土社会本色”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十(3分)
A.在乡土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是彼此熟悉的,没有陌生人。
B. 在乡土社会里,人们更加重视对传统礼俗的学习,教育。
C.在乡土社会里、人们由于相互之间的熟悉,而产生信任。
D.在乡土社会里,人们重视遵守信义,而忽视契约,法律
13.请概括说明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是什么(4分)
14.请概括作者在文章第三段中,叙述了哪些生活中的事实,并简述作者叙述这些事实说明什么观点。(8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的通讯,完成15-20题。
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
张严平田刚
眼前这位苗族汉子矮小、苍老,40岁的人看过去有50开外,与人说话时,憨厚的眼神会变得游离而紧张,一副无助的样子,只是当他与那匹驮着邮包的枣红马交流时,才透出一种会心的安宁。
我们一直跟着他在大山中被骡马踩出的一趟脚窝窝里艰难地走着,险峻处,错过一个马蹄之外。便是万丈悬崖。如果说马班邮路是中国邮政史上的“绝唱”,他就是为这首“绝唱”而生的使者,这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在大山里默默行走了20年,行程26万公里——相当于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的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苗族名字:咪桑。
马班邮路在正式文字中被定义为“用马驮着邮件按班投送的邮路”。在21世纪的中国邮政史上,这种原始古老的通邮方式堪称"绝唱”,而在木里人的眼里,这却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紧接青藏高原。这里群山环抱,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只有9个半人。全县29个乡镇有28个乡镇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以马驮人送为手段的邮路是当地乡政府和百姓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全县除县城外,15条邮路全部是马班邮路,而且绝大部分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
王顺友的话不多,却见心见肝。他说,他常常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就是为了走邮路才来到人世上的。19岁的王顺友开始沿着父亲走过的邮路启程,负责木里县至白碉乡、三桶亚乡、倮波乡、卡拉乡的马班乡邮投递,邮路往返584公里。1个月要走两班,每走一个班要14天,一年365天,他有330天走在邮路上。他先要翻越海拔5000米、一年中有6个月冰雪覆盖的察尔瓦山,接着又要走进海拔1000米、气温高达40摄氏度的雅砻江河谷,中途还要穿越大大小小的原始森林和山峰沟梁。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饿了吞几口糌粑面,渴了喝几口山泉水或啃几口冰块,晚上蜷缩在山洞里、大树下或草丛中与马相伴而眠,如果赶上下雨,就得裹着雨衣在雨水中躺一夜。同时,他还要随时准备迎接各种突来的自然灾害。
这些艰辛在王顺友看来还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心头的孤独。邮路上,有时几天都看不到一个人影,特别是到是到了晚上,大山里静得可怕,仲手不不见五指,他能感觉到的只有风声,水声和不时的狼嚎声。如果仅仅是为了一个饭碗,王顺友在这条马邮路上或许早就坚持不住了。让他最终坚持下来的,是这条邮路传达给他的一种神圣。
“每次我把报纸和邮件文给乡亲们,他们那种高兴劲就像过年、他们经常情地留我住宿,留我吃饭、把我当成共产党的大干部,这时,我心里真有一种特别幸福的感觉,觉得自己是一个少不得的人!”这是王顺友最初感受到的乡邮员工作的价值。
白碉乡乡长王德荣曾对他说:“你的工作虽然不是惊天动地,但白碉乡离不开你。因为你是我们乡唯一对外的联络员,是党和政府的代表,藏民们有一个月看不见你来,他们就会说:党和政府不管我们了。你来了,他们就觉得党和政府一直在关心着他们!"这话让王顺友心里滚烫。
翻一坡来又一坡,
山又高来路又陡,
不是人民需要我,
哪个喜欢天天走。
太阳出来照山坡,
照亮山坡白石头,
要学石头千年在,
不学半路草鞋丢。
这是王顺友无数山歌中的一首,邮路成为他心中一道神圣的使命。
王顺友爱看电影,特别爱看关于英雄的电影,他说,这是父亲给他的遗传。父亲年轻时参加过“剿匪”,常教导儿子不要向任何敌人投降。当王顺友第一次在电影《英雄儿女》中看到那个高喊“向我开炮”的王成时,便敬佩上了他。“王成和我一个姓,他不怕死,为了党,命都敢丢。现在没有打仗的机会了,把信送好就是为党做事。”
跟着王顺友一路跋涉,终于来到他邮路上的第一个大站白碉乡。路边等候着一群乡亲,见到他,都围了上来。有人给他递茶,有人往他口袋里塞鸡蛋,还有一个乡亲竟抱来一只活生生的老母鸡捆到了他的马背上。王顺友像个远道回家的大孩子一样,高兴得牙龈都笑得露了出来。晚上,坐在一户乡亲家的小院里喝酥油茶,他对我讲:“每次走到乡上都是这样,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山里人交朋友是以心换心。他们对这位乡邮员的情意,【甲】
1998年8月,木里县遭受百年罕见的暴雨和泥石流袭击,通往白碉乡的所有大路、小路全被冲毁,按规定,这种情况王顺友可以不跑这趟邮班。但是,当他在邮件中发现了两封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便坐不住了。他清楚地知道这两份通知书意味着什么。他上路了!王顺友是怎样拽着马尾巴连滚带爬地走到白碉乡,他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当年接到通知书的布依族女孩海旭燕和藏族女孩益争拉初的家人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当他们在连日的绝望中打开家门,看到一身水、一身泥、腿上流着血的王顺友,从怀里掏出那封用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滴水未沾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全家都哭了。
2004年秋天,国家组织的为老少边穷地区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的“健康快车”
驶进木里,木里县残联的同志把通知书交到王顺友的手上,希望在“健康快车”离开木里之前能把它送到保波乡,因为那里又因白内障二失明的老人,当时王顺友正患胃癌,可他什么也没说,牵着马上路了。他几乎是一路急行军,没有吃过一顿安稳饭,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只要两条腿能动,他就不停歇地走。结果,7天的路,竞用4天赶到了。这时,他已经被病痛和过度的疲劳折磨得不成样子,两手捂着胃,脸白得像纸,虚汗不停地往下淌,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他被送进了乡医院,当天晚上,“健康快车”的消息传遍了保波乡每一户人家,王顺友为送通知书生病的消息也随之传开了。第二天一大早,乡亲们涌到了医院,以为双目失明的藏族老阿爸,拿着家里仅有的几个鸡蛋,让人搀扶着来到王顺友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不停地抹泪,嘴里反复地念叨着:“我的儿子!我的儿子!”
【乙】如果说马班邮路是一条连接党和人民的纽带,王顺友就是高原上托起着纽带的脊梁。
我问王顺友,有没有想过不干这份工作了,哪怕去打工。他认真地告诉我:“不可能,乡亲们需要钱,他们等着我带给他们亲人的消息,乡政府盼着我带给他们党的声音。我做这个工作是给党和人民做事,又人喜欢我;如果我打工,只是个人挣钱,没人喜欢我。我只有为党和人民做事,心里才舒坦,好过。”
“如果让你重新做过一次选择,还会走马班邮路吗?”
“如果让你重新做一次选择,还会走马班邮路吗?”
“那不会变。”
“为什么?”
“马班邮路把我这一辈子的心打开了,为党和政府做事,为乡亲们做事,让我活得舒坦,敞亮!也让我觉得,自己在这个大山里是个少不得的人呢!”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牵着马送信的人能有多重要?”
“我们木里山太大,太穷,没有邮路,乡亲们就会觉得心头孤独了。现在我们有十几条马班邮路,十几个乡邮员,每个人跑一条路,不起眼。可所有这些路加起来,就把乡亲们和山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了,就把党与政府和木里连在一起了!”
【丙】
5月的凉山,漫山遍野盛开着一片一片火红的花儿,如彩虹洒落在高原,恣意烂漫。
同行的一位藏族朋友告诉我,这种花儿叫索玛,它只生长在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原、矮小,根深,生命力极强,即使到了冬天,花儿没了,它紫红的枝干在太阳的照耀下,依然会像炭火一样通红。
噢,索玛花儿。
(材料选自《21世纪中国新闻奖精品选读》,有删改)
15.下列词语中的“绝”,与“如果说马班邮路是中国邮政史上的‘绝唱’的“绝”,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绝交B.绝版C.绝佳D.绝地
16.下面三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们的位置分别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中的哪一处?(6分)
①我的心被一种热辣辣的东西涨得满满的。
②山若有情山亦老。
③让我更深切地触模到了王顺友的一颗心。
17、下列对文本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篇记者深入采访现象的报道,亲历马班邮路者的艰苦,用真实的数据,场景,人物事迹,让读者真切感受王顺友的质朴、高尚的奉献精神。
B.在"送高考通知书“的报道中,记者连用两个“但是”通过转折复句的使用,强调王顺友心系人民群众、急群众所急,改变家乡落后贫困的情怀。
C.本篇报道中运用了许多数字进行记录,说明,是为了让读者通过这些数字来感受马班邮路的艰苦,马班邮路者的艰辛和此项工作的意义。
D.报道中说主顺友不善于与人交流,但在报道中多次引王顺友的话,以及记者与他的对话:这是先抑后扬的手法、对刻画实出人物形象非常有用。
18. 这篇通讯记述了王顺友的“马班邮路”事迹,文本是如何展开报道内容的,请你逐层概述,(6分)
19.这篇通讯的题目“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说出这个题目的含义,并说明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7分)
20.根据上下文,请分析下列两个语句中“孤独”一词的有什么含义?(6分)
①这些艰辛在王顺友看来还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心头的孤独。
②我们木里山太大,太穷,没有邮路,乡亲们就会觉得心头孤独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注意:写作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的方框涂黑。)
(1)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在收拾阅览室时拾到一个学生书包,请替管理员写一份招领启事。
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不超过150字。
(2)有不少同学在学校食堂用餐时,仍然存在多点餐、不能“光盘”的现象。针对上述现象,请你写一段文字,倡议大家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勤俭节约,爱惜粮食,要求:语言精练得体,理由充分,有号召力。不超过150字。
(3)以“金色的北京”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现代诗,要求:至少运用2种修辞手法,感情真挚,富有文采。不超过150字。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写作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的方框涂黑)
(1)根据《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通讯,结合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的学习,请以“我的劳动观”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2)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细节、不起眼的小事、普普通通的人、一句平常而关切的话语往往会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动容、泪眼、浮想联翩。你在生活中,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动……
请以“那一瞬间,我已泪流满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